6月5日,在建院30周年纪念日之际,我院组织召开了建院30周年座谈会,朱明院长主持了座谈会。曾经在院工作过、为院建设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部分老领导、老同事和历届院领导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十分激动,非常感慨,共同回顾了我院30年的发展历程,共同总结了我院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共同展望了我院的历史责任和发展前景。座谈会开得热烈、欢快、和谐。

    朱明院长首先向到会的老领导、老同事汇报了我院近年来发展取得的新进展。30年来,我院经历了不平凡的创建、起步和快速发展的岁月。建院初期,陶鼎来院长等老一辈农业工程专家和院领导克服种种困难,组建了当时较为完备的院农业工程研究组织架构,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二十世纪90年代,为积极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院更名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我院积极改革、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主动面向“三农”、服务社会、走向市场,为“三农”工作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和服务。进入新世纪,我们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形势,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加快建立和完善“服务政府、科技创新、工程集成”三大平台,不断推进业务发展、构建和谐单位,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任院长陶鼎来先生(1980.1-1986.5任我院院长)在座谈会上表示,建院初期的很多目标都已经实现,当前我院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陶院长认为:我院的建立和发展对国家农业发展做出了两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对促进农业综合发展,例如我院承担完成的华北平原项目开发、柴达木平原开发等项目对国土的综合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是加强经济技术研究,开展对农业的项目管理,逐步改变农业生产没有工程的观念,促进农业发展的计成本、讲效益。同时,他还对院决定对其专著《中国农业工程》的再版表示感谢。

    农业部原总经济师朱秀岩同志(1991.10-1994.11任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党委书记)在发言中表示,我院取得了重要成就,是与建院初期的老同志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努力密不可分的,后来,全院干部职工在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断提升了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他还指出,我院在发展过程当中创造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科技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科研、推广和开发紧密结合,将先进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他强调,农业工程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今后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方面,我院应该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快提升科研水平,不断增强创收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隋斌(曾在我院建筑室工作)在会上代表部发展计划司对我院30周年华诞表示祝贺,对我院30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总结农工院30年发展历程,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一是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强,二是院业务发展与农业部中心工作结合紧密,三是院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和条件建设不断加强。

    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还有:原我院副院长、原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司长袁铎音同志,原我院副院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雷茂良同志,原我院西达科技集团总经理、原农业部机关党委巡视员刘平同志,原我院能源室主任、原农业部能源环保司司长邓可蕴同志,原我院工程管理处处长、原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站长张金魁同志,原我院农业部工程建设咨询中心主任、全国农业展览馆副馆长董学玉同志,原我院规划所副所长、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同志等,老院领导张昆院长、吴信达书记、徐文海院长也先后发言。大家回忆了在院工作的难忘岁月,对我院的发展寄予美好祝福和期望。

    最后,朱明院长感谢老领导和老同事对我院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大力支持,感谢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表示我院将抓住当前大好形势,继承和发扬我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农业工程事业为国家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座谈会后,部分老领导和老同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我院业务部门。   

    为纪念建院30周年,遵循“节俭、节约、隆重、热烈”的原则,我院拟开展系列活动:编制一本纪念册、拍摄一部电视片、在报刊和媒体进行科研成果系列宣传、组织陶鼎来院长90华诞暨《中国农业工程》再版发行活动、召开农业工程高层论坛,举办全院职工运动会等。此次座谈会是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 p_04.jpg
  • p_03.jpg
  • p_02.jpg
  • p_11.jpg
  • p_10.jpg
  • p_09.jpg
  • p_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