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我院科研项目(课题)绩效管理工作,2016年12月28日和30日,科技管理处组织院科技委会议,对我院2016年实施的科研项目(课题)进行了绩效检查和工作方案评估。
2016年度全院在研科研项目共33项,均按要求提交了绩效检查和工作方案评估报告。本次科技委会议采取汇报答辩的方式,重点检查了我院主持或主要参与的13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4项(2项项目,2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课题5项(3项课题,2项子课题);948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2项课题,1项子课题)。各项目组对照年度工作目标认真梳理了执行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科学设计和规划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为今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结题打下了基础。
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我院沉着应对,各项科研工作有序开展。本次重点检查的13个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得到了科技委专家的充分肯定。一是新争取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开篇良好。在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中,我院有2项课题和2项子课题依据自身的研究基础获得成功立项。其中,“好氧发酵过程重金属钝化高效生物除臭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课题针对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过程中重金属钝化、臭气减排、病原菌灭活、抗生素脱除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究,开发产品和材料、研制菌剂,为农业废弃物高效好氧发酵及清洁有机肥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薯类产后储运减损技术装备及模式研究与示范”课题通过开展薯类主食化加工原料品质提升和储运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并进行薯类产后储运加一体化模式研究和示范,为薯类主食化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和数量保障提供支撑;“全球典型区域农作物高时空动态监测应用示范”任务以应用示范为落脚点,综合运用光学和雷达数据,选取国内外典型粮食主产区,开展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的高时空农作物动态监测应用示范,解决全球典型区域农作物基础数据调查技术问题。二是认真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和成果转化工作。本年度结题项目6项,均全面完成了课题考核指标,开展了示范工程的建设,其中,科技支撑子课题“海洋琼脂及甲壳质衍生物髙值化产品开发”成果完成转让,受让企业获得功能性钙素肥料和土壤重金属固化剂有机肥料的正式登记证,建立3条产品中试生产线,为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奠定基础。科技支撑课题“设施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果蔬加工废弃物转化生物天然气关键技术及设备”分别在河北永清基地和山东寿光玉皇村开展了节能示范温室建设和沼渣沼液循环综合处理利用托管式服务站集成模式建设工作,并将进一步试验与验证;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适合西北非耕地园艺作物栽培的温室结构和建造技术研究与和产业化示范” 在西北地区推广建造标准化日光温室753栋,改造日光温室490栋,技术成果辐射应用8000余亩。“典型肥料使用的重金属累积效应及阻控关键技术研究”在北京大兴、延庆和湖南桂阳开展露地和保护地菜地重金属污染防控综合技术示范1600亩,推广辐射7400亩,示范效果显著。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扇贝对虾太阳能干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示范”,研发干燥设备1套,建立干燥技术装备示范生产线1条,提高了扇贝对虾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隋斌院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采用科技委充分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开展年度课题检查工作效果很好。各项目组均能较好地完成预定的年度工作任务,但也存在部分项目成果创新性提炼不够、研究层次不深、实验模拟研究欠缺、产业化导向不足等问题。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加大课题实施检查督促力度,同时加强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开题的把关,集思广益、不断调整、吸收和完善,争取多出亮点成果,多出产业化应用成果。(科技管理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