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完成
为确保三峡库区移民能够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三峡库区发展包括草食畜牧业在内的高效生态农业。库区究竟能否发展草食畜牧业?发展空间有多大?如何发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移民问题?经过郭树言副主任和农业部杜青林部长的高层协商,三峡办委托农业部编制该规划。我院在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的领导下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
该规划通过对国内外市场分析预测、库区饲草和畜种资源评价以及库区草食畜牧业基础的调查研究,得出库区可以而且应当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结论。在规划的总体思路上,把握产业发展、移民稳定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在规划的总体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明确了“两头奶、中间肉”的区域发展方向和各畜种的重点区域,体现规划的指导性。在规划的整体方案上,贯彻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在产业开发的各个环节确定重点建设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既保证库区畜牧业开发的高起点,又易于为广大农民所接受。用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抓实施,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带动生产,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
2002年6月,国务院三峡办邀请农业部、科技部、湖北省、重庆市等有关部门在武汉市召开了规划座谈会,7月在北京召开了规划审查会,给予了充分肯定。2003年1月,国务院三峡办、农业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实施该规划。
该成果获得了中国工程咨询协会2003年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